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

2025-11-11 04:47:41

董园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社会体育,推动基层社会组织治理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社会体育(即群众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体育工作从优化有关政策制度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推动体文旅融合入手,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身边化的全民健身服务,实现了群众体育工作深入社区等基层的蓬勃开展,不断夯实了体育强国建设基础,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体育力量,取得了以下显著成效。

一、政策顶层设计不断强化,推动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体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社区组织应当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第六十八条明确,国家鼓励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健身组织等各类自治性体育组织。新修订的《体育法》为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夯实基层体育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是作为体育强国建设重要任务推动。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紧紧围绕便民惠民,抓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完善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设立“体育志愿服务工程”,对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注册、培训与管理体系,统计体系以及服务成效评估体系作了具体部署。设立“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工程”,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依法建立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单项体育协会,推动农民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支持和培育发展社区体育组织。《体育强国建设人才规划(2023-2035年)》提出“充分发挥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吸纳体育爱好者、志愿者和体育专业人才的作用......加大对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和支持力度,健全服务群众健身、发展项目人口、培养人才功能,推动体育社会组织人才积极作为”。这些要求,为调动体育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基层体育治理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是作为“十四五”期间重要工作推动。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支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例如开展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举办全国全民健身大赛、社区运动会等。其中,也明确指出要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完善以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骑行、跑步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支持。2021年10月,《“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要求健全全民健身网络组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和全国社区运动会。其中,设立专栏1“全国社区运动会品牌赛事活动打造工程”,进一步部署推动城乡基层社区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设立专栏27 “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程”、专栏28 “体育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分别对以户外运动、设施建设、赛事举办等体育发展方式助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细化指导。

四是作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推动。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在“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全民健身的体制机制”中提出要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鼓励发展在社区内活动的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要夯实社区全民健身基础,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培育一批融入社区的基层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协会,在社区内活动的符合条件的基层体育组织可依法向县级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在社区设立健身活动站点,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健身赛事活动。

二、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力度,不断激发社区体育发展活力

一是持续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力度,解决锻炼场地不足的问题。“十四五”期间共安排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近28亿元支持地方建设小型健身中心、小型体育公园、多动能运动场、群众滑冰场、智能室外健身器材等方便广大群众就近就便使用的健身设施。安排中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10亿元,实施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工程乡镇/街道项目,支持全国5000个没有健身设施的乡镇、街道补齐健身设施短板。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175亿元,重点支持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社会足球场、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足球青训中心等建设。截至2024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不低于4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超过1300个。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仅2024年,活动覆盖9618个社区、1363个公园,配建乒乓球台23408张,配建其他健身器材25088(套)件。截至2024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平方米,提前实现“十四五”人均2.6平方米的目标,全国健身步道共17.18万个,长度达40.76万公里,比2020年增加8.24万个,19.83万公里。指导推动各地落实《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有关要求,公共体育设施每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全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不少于330天。每年会同财政部利用中央资金对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供补助资金。会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通过推动学校体育设施“一场两门、早晚两开”,稳步提升全国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

二是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提供丰富多样、贯穿全年的体育赛事活动供给。以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全国全民健身大赛、社区运动会、线上运动会为引领的“金字塔”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逐渐成型。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以时间为序,新年登高、全民健身大拜年、行走大运河、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九九重阳、大众冰雪季等主题活动序时开展,压茬推进。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带动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我要上全运”赛事活动,比赛项目共有7024名运动员参加了1767场决赛,展演项目共723个视频、7184人参赛。社区运动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形式在全国广泛组织开展,仅2024年通过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上传的群众身边赛事活动近32万个,活动参与人数超5327万。2024年开展的首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将国家级赛事活动送到群众身边,各类赛事活动超6000个,涵盖运动项目近100项,其中省级、跨省级区域间赛事活动200余个,地市级赛事活动400余个,县级以下赛事活动5000余个。2022年开始,举办的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2022-2024年累计举办赛事活动500余项,参赛人次超5800万。持续开展全国新年登高等8项全国性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以2024年“全民健身日”主题系列活动为例,全国共举办2万余场赛事活动,直接参与群众超1000万人次。近5年“三大球”赛事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达7376项,覆盖了31个省、658个市、2847个县域单位。

三是推动地方在基层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全国各省份及各市(区)基本实现了体育总会全覆盖,部分省份实现了县级体育总会全覆盖。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和人群协会网络日益健全。截至目前,在全国各级民政部门登记,以体育行政机关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约13万家,包括社会团体4.2万家、社会服务机构8.9万家、基金会200余家,基本形成了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截至2024年底,全国“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63名,提前超过“十四五”规划每千人2.16名的目标。联合农业农村部、全国妇联实施“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自2023年以来,共在全国2.6万个行政村培训6.5万余名农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组织科学健身活动、传授健身技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将村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文体活动骨干、女性典型等农村优秀女性培养成社会体育指导员,有效带动了农村地区群众参与全民健身,实现体育赋能乡村、振兴乡村。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奥运冠军、优秀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人才,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入社区基层的“奋进新征程 运动促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深受群众欢迎。各地积极探索实践也结出了累累硕果,为社会治理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作出体育贡献,如浙江省基层体育委员工作机制探索基层体育治理的先行先试,天津市以社区(村)为单位以社区书记任会长的“社区健身会”。江西省实施《“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年”实施方案》,福建省出台《福建省关于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实施方案》。河北省“小蓝帽在行动”、四川省“百万群众体育引领员”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等等。

三、体育+文旅深度融合,体育赛事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愈发显著

2024年,体育总局会同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发布 “跟着赛事去旅行”2024年暑期全国户外运动赛事目录,推出21个高水平赛事,其中15项赛事举办城市实现体育及相关消费516.06亿元。2024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为云南各行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96亿元。2024年10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冰雪运动蓬勃开展,拉动冰雪经济持续提升。

各地发挥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以体育+文化+科技+旅游+商业+乡村振兴等为核心,设计赛事活动场景,提升群众参赛获得感、体验感,打造系列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北京、上海以精品赛事赋能城市新发展,WTT大满贯、中国网球公开赛、F1中国大奖赛、上海大师赛、奥运资格系列赛带动巨大市场和经济效益。四川成都举办羽毛球汤尤杯期间, 12.8万人进川旅游,赛事直接经济效益 5.4 亿元。福建省2024年“跟着赛事去旅行”赛事联动全省281个景区景点,带动旅游人数超40万人次,体育消费达14.50亿元,同比增长近6倍。而以贵州台江村超、村BA等为代表的基层体育赛事已成为世界知名的赛事品牌。体育赛事经济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拉动地方消费的重要手段。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结合您的建议,体育总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制定群众体育“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聚焦社区体育发展实际,创新思路、创新手段,会同有关部门,从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加大体育人才培养、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供给以及培育基层体育组织方面入手,持续发力,支持各地把更广泛的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到基层、办到群众身边,支持推动各地不断实践出新成果,切实发挥好体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感谢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体育总局

2025年7月11日

意甲10月最佳球员候选:莱奥、恰尔汗奥卢在列
2025年2月9日 NBA常规赛 勇士vs公牛 全场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