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当年忍辱负重,自费训练,如今郑钦文也走了前辈李娜的路

2025-10-18 00:30:27

这一步,等同于创业,网球是一项高度烧钱的运动,没有强大资金支持根本难以维持。为了节约开支,她与丈夫姜山组成了夫妻档团队,姜山当教练,既节省了资金,又能随时调整战术。

单飞后,李娜的成绩稳步提升。2011年,她成为亚洲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震惊了全球网球界。2014年,她再次夺得澳网冠军,世界排名跃升至第二,创造了亚洲女网的新纪录。李娜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网球的发展。她证明了中国球员在国际赛场上,完全可以依靠个人团队成就一番事业。

李娜为后辈提供了另一条道路,而郑钦文正走在这条路上。

转眼来到2024年,郑钦文的名字在国际网球圈愈加响亮,成为中国女网最具潜力的选手之一,已经跻身世界前20,并被誉为“下一个李娜”。然而,郑钦文也面临与李娜类似的挑战——如何在国家管理体系下寻找到个人发展空间。

郑钦文在湖北开始练习网球,后来进入北京的国家队体系。然而,她的家庭和教练都清楚,想要冲击世界级水平,单靠国家队的训练远远不够,必须有更高水平的教练和更强大的团队支持。因此,她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前往西班牙,进入更为成熟的训练体系。

郑钦文的进步速度飞快。19岁时,她成功进入法网16强;20岁便跻身美网8强;21岁时,她的世界排名突破前20。然而,看似顺利的背后,她也遭遇了一定的争议。

2023年底,郑钦文更换了教练,聘请了与李娜曾有过合作的佩佩·伊梅尔,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讨论。此举意味着郑钦文完全走向了职业化,远离了国家队的体系。这与李娜的选择颇为相似,她也像李娜一样,自掏腰包,承担风险,目标直指世界巅峰。

选择这条道路,也意味着郑钦文必须独自承担训练、团队、参赛等高额开销,网球是一项极度消耗资金的运动,排名越高,支出也越大。一个顶级球员的年支出可能高达百万美元,涵盖机票、住宿和教练团队等费用。

然而,郑钦文并没有退缩,坚定地走在职业化的道路上。2024赛季,她的表现愈发稳定,冲击世界前10的目标似乎触手可及。郑钦文的成功,也证明了“李娜模式”依然是中国网球的最佳路径。那么,中国网球为什么必须选择“单飞”呢?

李娜和郑钦文的经历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网球必须走单飞路。原因很简单,网球是一项市场化程度极高的运动,与中国传统的举国体制完全不兼容。与乒乓球、跳水等项目不同,网球是一项全球化的运动,欧洲、美洲和澳洲的选手普遍依靠职业化团队,拥有更加先进的训练体系。如果中国球员依旧依赖国家队的统一管理模式,竞争力将大打折扣。

此外,职业网球选手需要自由选择教练、自由安排比赛日程、自由支配收入。而在国家队的模式下,所有这些权利都会受到限制。因此,顶级球员必须脱离体制,才能最大化发挥潜力。

网球的商业价值非常高,国家不可能像培养乒乓球选手那样,长期投入巨额资金支持每一位球员。最终,球员只能依靠自己赚钱、自己花钱,才能真正立足。

如今,郑钦文已经完全进入单飞模式。凭借出色的天赋和适应现代网球的打法,她具备了极大的优势(身高1米78,力量突出)。但她能否复制李娜的辉煌,还需要在未来两年里通过不断的比赛积累来验证。

网球的世界瞬息万变,除了技术,心态、伤病、团队管理等因素同样重要。李娜的成功,除了依赖精湛的技术外,还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自律性,而郑钦文仍然年轻,需要更多大赛经验来磨炼自己。

无论如何,郑钦文已走上正确的道路。她的坚持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在为中国网球探索职业化的未来。李娜走过的路,如今郑钦文也在走,尽管过去的艰辛依然存在,但她们通过坚持,证明了“单飞”才是中国网球的真正希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北京理工
亚冬会丨花样滑冰——冰舞自由舞赛况